这几年,各类诗词文化节目很火,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年轻人学古诗词的一股热潮。
其实,现在写古体诗的年轻人为数并不少。仅以网易轻博客LOFTER为例,25岁以下用户占比达88 %,在这样一个年轻化的写作平台上,“诗词”标签下有15 . 6万浏览,4 . 5万人参与,足见古体诗创作在年轻人中受关注的程度。从作品来看,出自年轻人手中的“古诗”,以贴近生活的情感表达,在古体诗词与受众(特别是与作者同一年龄段的受众)之间搭建起交流的桥梁,他们善于运用网络资源,通过在公众平台上发布作品,与同道中人唱和,也让更多人由此感受到当代生活的另一种诗意。比如兰畹的这首《蝶恋花·代友人作》:“昨夜分明回故圃,细竹缠藤,错落瓜三五。叶绿池塘凫啄土,对人笑换乡音语。忽觉雪飘惊所处,更忆当天,新作山东妇。洗手炙羹呈老母,烟光渐失来时路。”此阕作品因“远嫁鲁地的同学发来短信,言梦我与童年故乡”而填,情真意切,语言也清新动人。
年轻人爱写古体诗是一件值得鼓励的好事。但生活在现代社会,写好古体诗并不容易。
从写作者背景和写作水平来看,年轻人的古诗词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呈现出两种风格。初学者往往选择一些较为简短的体裁,如绝句和常见的小令词牌;同时用词华美,更加看重词语的字面修饰性,以此来营造复古的感觉,例如“红豆”“玉骨”“香炉”等词都是文中的常客;意象上,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的想象加工,即使是现代的场景也需要回归到古代,诗境多有幻想或架空成分;由于格律训练不足,存在追求押韵而影响遣词的情况。
进入第二阶段的写作者,对古体诗的规则更加了解,会有意选用五律七律或长调词牌,在更复杂的规则中“带着镣铐起舞”;语言表达上,避免词语堆砌,不再刻意追求古风、古意,因而诗句更为自然流畅;能够化用典故,使作品的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初步呈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他们会有意识地遵循格律规则,但不会因为一两处不合格律而削足适履。尤为重要的是,题材的广度有所拓展,能够在诗词中直接描绘现代生活。不能否认的是,年轻人的诗词创作总体上与社会时事的联系比较弱,一方面有主观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客观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限制,要想突破这种限制,对创作者是不小的挑战。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当代年轻人而言,古体诗写作意味着什么?
读古人诗词,可发现大致有以下几种创作取向:政治上,参政议政或追求科举功名;精神上,受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影响,表达并传承自己的思想;生活上,包括抒发情感、排解苦闷,亲朋好友交往的需要,以及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抑或兼而有之。在当代,由于环境的变化、表达手段日益丰富,古体诗承载的前两种创作目的几近消失,年轻创作者们的写作目的主要集中在最后一种。这也就导致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更加生活化、私人化,这也是当代年轻人的古体诗写作的一大特点。
古代诗人对修辞手段的运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既是后人难以逾越的大山,又是后学者用之不竭的宝藏。以短句纳心声、以典故抒胸怀,在用心的措词和优美的音韵背后,是每个人都会心有所感的情绪,无论是欢喜、忧愁还是遐思,都能通过这些古老的形式传达出来,仿佛古老的月亮穿越千年浮云,在今宵投下了清辉,格外有一种婉转之美。试想这样一个城郊夏夜,“晚风凉袂如纱,烟笼月色听蛙,拾梦掌灯仲夏。顺流而下,凭栏独见蒹葭(一先先《天净沙·夏》)”。在情感表达越来越直白浅显的今天,古体诗又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文学表达方式呢?
年轻人要写好古诗词,知识储备和技艺训练起着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也不能忘了古人的谆谆教诲:“功夫在诗外。”
在当前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古诗词的教学更侧重背诵、解读而非实践,有些年轻人恰是在这一阶段开始写作尝试,却不得门径而入。不过在大学里,已经有很多学校设置了与古体诗词相关的通识选修课程,在深度研读的同时也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机会。中小学语文教育不妨可以借鉴这类课程开设的经验,让更多年轻人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接触到古体诗写作训练,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年轻的创作者们也要注意,社会实践是让作品内容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因此,古体诗词写作切忌在表达个人情感时囿于古人或他人的情感,更要注意把个人情感与实践经历结合起来,如此,作品方能言之有物,避免无病呻吟。
人们喜爱古代诗词,因为它表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塑造了异彩纷呈的艺术画面,传达了温柔敦厚的审美情趣,深深影响了后人的精神世界。植根于中华美学传统之中的古体诗,其回归是必然的。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网络时代,古体诗写作依然在各类平台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于许多年轻的古体诗创作者而言,所谓“功夫在诗外”,在社会生活和风俗民情,在星辰大海,在古人未曾经历的这个互联网时代。古体诗词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题材,可以更多地纳入现代的事物、思想、情感和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