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中国式“精准扶贫”模式的地域影像志——观大型纪录片《决战西和》

发布日期:2021-03-02  来源:中国艺术报 闫伟 邵将  浏览次数:
 

作为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阐释方式,扶贫题材纪录片是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奋斗历程的一种影像记忆。日前在甘肃卫视、陇南电视台等平台播出的纪录片《决战西和》将镜头聚焦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脱贫攻坚事业,生动记录了各方帮扶力量为西和脱贫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见证了西和撕掉千百年贫困标签的历史瞬间,映照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活力。

>>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诠释扶贫政策和实践的宝贵经验

大型纪录片《决战西和》由《风雨同舟》《落地生根》《跨越山海》《沧桑巨变》《真情如歌》《同心圆梦》6集组成,以小切口展开“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发展等宏观主题,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脱贫致富画卷。

一方面,该片以微观视角切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生动叙述了“西和式”的“精准扶贫”实践经验。如第三集《跨越山海》便通过个体化的平视视角来展开叙述:在扶贫政策的“东风”和各帮扶力量的大力助推下,刘彩英的服装厂生产的服饰大规模运往沿海发达地区、邱胜男的雪绒花母婴关爱中心培训的大量家政服务人员输入到大城市就业、在深圳打拼的西和籍企业家张钟龙将源自欧洲的琥珀原材料加工后运往深圳销售……这些创业致富的故事生动诠释着“东西部协作扶贫、先富帮后富”的“精准扶贫”战略,也折射出“统筹配置、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集中发力”的帮扶模式在中国乡土社会的生动实践。

另一方面,该片采取展示性话语和忠实记录的方式,强化了影像的真实性和说服力,给观众带来置身于扶贫现场的观感,并赋予其独立认知和判断的体验。如第四集《沧桑巨变》通过情境再现、早期新闻资料片插入、各方人士的叙述同期声等,来比较性地展示西和县所交出的扶贫答卷:马河村长达4000米的自来水管道铺设完成后,114户居民的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四面绝壁的小山村通上公路后,司机牟国祥走上了“致富路”;大桥镇韩河村的易地搬迁政策实施后,邓世青一家三代五口人住上了安置房……这些普通个体的纪实影像让观众真切地体悟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以及“真扶贫、扶真贫”的扶贫工作理念。

当然,《决战西和》所呈现出的品质与创作者的用心、用情、用功密不可分。据了解,该片摄制组前期进行了充分的田野调查和访谈准备工作,在西和县历时两年的全方位、立体式拍摄过程中,跑遍了山山水水,穿越了春夏秋冬,才最终为观众奉献出这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走心之作。

>>小人物彰显大情怀:人物群像建构起脱贫致富的地域画卷

人物立则作品立,真实鲜活的典型人物集中体现着纪实影像的精气神和艺术品相。《决战西和》立足于大格局、大视野,展示了一批在西和脱贫攻坚战役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形象,他们抒写着脱贫攻坚的时代精神与伟大事业,高度浓缩着现实生活中那些普通扶贫工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人性光辉。

作品生动描绘了各级扶贫干部的群体形象。他们不畏艰苦、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在扶贫帮困过程中与贫困百姓建立了鱼水深情。十里镇仁义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郁万盛不仅积极帮助当地兴建蜂蜜企业,还将在兰州教书的妻子“骗”来以解决该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西和县洛峪镇下辖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马期远直言:“这个工作真的太困难了,基本上做一户工作就要不下十次,骂脏话的都有。”青岛市北区的帮扶医生叶宏春在前往西和前数度哽咽,心中始终放不下99岁的姥姥以及70多岁的双亲。这些在表现扶贫工作和干群关系时不回避矛盾、“去脸谱化”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切实体会到扶贫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这些基层扶贫干部的担当品格与奉献精神。

该片较为集中地叙述了一批致富带头人的创业故事。当过服务员、建筑工、电脑维修员的刘启明回到家乡后建立了颇具规模的西红柿种植基地;“土把式”出身的郭大权用科技创新改变了西和的马铃薯产业;获得政府资金和技术支持后的艾海弟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鸡蛋大王”;屡败屡战的白存喜咬牙坚持,将苹果产业变成带领西和人民脱贫致富的“金苹果”……《决战西和》通过整体性勾勒脱贫攻坚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创业带头人的奋斗图谱,凸显了他们在面对挫折与逆境时所体现出的精神能量与人格成长。

同时,该片忠实记录了一系列在外部帮扶和自身努力下摘掉“贫困帽”的个体样本。贫困户杨开飞在第一书记张志强的大力引荐下拜师学习养鸡技术并成功实现脱贫,重症肌无力患者李陶把苦涩酿成了蜂蜜,西和县十里镇的“懒汉”刘老三在政府扶持下获得了公益性护林员的岗位。片中每个贫困户都较为准确地代表了一种典型群体类型,“精准扶贫”战略中的“扶贫既扶志又扶智”方针政策因这些鲜活的贫困户群像而变得生动可感。

>>小乡村演绎“大文化”:本土风情与民俗的时代表达

作为一部以农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扶贫题材纪录片,《决战西和》将镜头聚焦于西和县的各个乡村角落,在全方位展示脱贫致富的农村新风貌的同时,也将蕴含其中的地域风情和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呈现,并试图引导人们摒弃乡俗伦理中的某些狭隘思想,从而实现对乡俗文化的重新诠释和书写。

该片善于运用综合性的视听手段来展示独具韵味的西和地域风情。在每集的开篇段落,编导多以远景和航拍的鸟瞰镜头描绘西和独具魅力的山川、道路、田野,舒缓的西和山歌配合着延时摄影、高色彩饱和度、强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在这些真实细腻、烟雾缭绕、优美静谧的乡村景色中,不断跳接西和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极具生活气息和人情意味,给人以置身原生态乡村的观感体验。

该片还对西和的厚重历史、独特的乞巧文化进行了集中展示和现代性呈现。第三集《跨越山海》中,一年一度的乞巧女儿节在西和县上演,稍峪村何芳的草编刺绣基地也借此契机紧急赶制一批工艺品订单。纪录片通过将乞巧女儿节与现代妇女事业发展的串联讲述,意在传递脱贫攻坚背景下乞巧文化的新时代内涵:传承西和女性智慧、技艺、美德的大载体,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的大课堂,提供实现女性全面发展的大平台。

伴随着扶贫进程的推进,乡村重建和观念重塑成为该片的题中之义。本片真实而形象地呈现了乡村群众在环境改变时所面临的心理调试以及生产生活的转型问题。在第四集《沧桑巨变》中,韩河村被统一规划为易地搬迁村后,以邓世青老人为代表的村民有着很强的恋土情结。通过驻村帮扶队队长张志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耐心劝说以及对金丝皇菊种植业的引进,村民们对生计的担心才逐渐被打消,逐步融入到家园重建、生活转型的过程中。在第六集《同心圆梦》中,卢润武的挂面企业面临着销售难题,其长子卢兆元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直播打开了产品外销渠道,而一味固守传统线下销售模式的卢润武也在这场与儿子的“销售大战”中,自觉接受了“直播带货”的销售新观念。《决战西和》多维度展现了西和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观念和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也深情讲述了西和人民在对乡土文化的继承与拓新中,不断续写着奋斗与梦想的精彩故事。

(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邵将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