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文化创意中的美育传承

发布日期:2021-09-26  来源:中国艺术报 言恭达  浏览次数:
 

当代文化创意最急需的是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让文化回归心灵。这需要美育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也需要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文化创意产品的打造。推动文化创意的新发展,必须以中华美育精神唤起创意者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创意使命。

今天的文化创意中的美学传承必须明白:中华美育是以审美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如何提升社会大众的审美层次与审美境界?这便是我们面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艺术日常化的今天,大众生活美学坚守的方向。

文化是人类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个人和社会集体创造力的源泉。文化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一面明镜,也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人类社会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哲学思考。早在第6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文化与发展决议”中就十分强调文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发展目标,以及千年发展目标等国际商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贡献,肯定文化是经济与社会生活现代化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文化在发展领域实现主流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特别是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仅催生了新的经济范式,更加快了文化交流与碰撞的频度与力度,推动人类文化急速转变。我们需要以积极、审慎、理性的态度推进文化创意的时代性转变。文化创意要在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前提下,强化内涵传播,增强审美能力,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生活底色,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扩大中华美育精神的国际认同与全球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文化创意要实现创造性转化,特别是要从生活审美体验上升到文化自觉,要善于认知、理解和诠释中华民族美育精神,呈现历史使命的文化担当与传承精神。我们深知,历史和传统是中华文化延续的根和种子。文化创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美育精神和文化审美转型的自主创新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主体地位。我们赞成这样的文化创意——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绝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是与时俱进、主动搏击、选优汰劣。

因此,当代文化创意最急需的是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让文化回归心灵!这需要美育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也需要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文化创意产品的打造。推动文化创意的新发展,必须以中华美育精神唤起创意者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创意使命!

中华美育精神从先秦时代确立以来,始终是在时代更迭中保持着核心价值的稳定,但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化强调“中庸”哲学。“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礼记》中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历史的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和美育精神。它根植于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在传承中,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念。中华美育精神既是坚守的,又是通变的。在包容中孕育着开放的思想,在坚守中保持着民族的精神。因此,文化创意的思想始终保持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因子中。

世界文化史证明:没有多样与差异,没有文化创意的竞争就不会引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就没有人类文化的进步。凡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化总是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中寻求启迪之源和创新的灵感,并彰显不同的文化主体相互借鉴,健康发展。

雅斯贝尔斯曾提出过“轴心时代”观念。孔子、孟子所处的正是轴心时代,其核心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处境的一种理性反省,它规定了不同哲学方向和审美精神的发展方向并定型化。直到现在,轴心时代理性化所规定的美育精神发展方向仍在延续着。因此,文化创意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在其历史发展的源头里,寻找自身发展的精神源泉与动力。

中华美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对美的一种理性概括,是在民族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情感彰显。中华美育精神的哲学层面是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在实践中力求知、情、意、行相统一。将“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普及到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审美体验中去,考察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美育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审美“陶冶人的感情,培养出没有人我之见和损人利己的念头,能够舍己为群的高尚的人”。所以,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推进全社会人民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中国历史上,“礼乐教化”发端于周公时期,在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中,“礼乐交融”的文化创意与教育思想,进入治国理政的制度建设中。“礼乐教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首先是宋明理学为其补充了理学与境界的新思想内容。现代以降,王国维与蔡元培引进西方美学理论,又保留了中国“礼乐教化”的特点,力图抛弃传统“礼乐教化”的封建色彩,建设中国现代美育。新中国成立后,美育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今天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崭新时代命题,强调培根铸魂的新时代内涵,助推中华美育从美善出发的人文教育,促进对世界真理性的认知。以美启真,美善相乐、 “乐与政通”,其形式体现的是以个体教育通达家国情怀的美育价值教育。在今天新时期的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中,借助美的创意文化产品的设计、交流、借鉴与推广的热潮,阐发中华美育情愫与精神,进行从个体到社群的拓展与普惠。它既是自由的,更是有秩序、有方向的,它的终极境界是和谐。所以,我们的文化创意产品如何在自主选择、自由升扬的现代审美氛围中达到有理、有序、有传承、有个性,其维度定位应当而且必须是促进社会现代人文精神的弘扬与人文境界的提升!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条必经之路。文化创意本质上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创新,文化创意不是空中楼阁,必须通过人才和产品才能实现。因此,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美学修养,加深其对中华美育精神的理解必须放在第一位,并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将这一深层次的美育精神传达出来。

现在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人民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在国际贸易上,文化创意产业更是肩负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使命。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既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对于文化创意产品通常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定义与分类标准为准,该标准以HS 2007中的细分产品代码,将文化创意产品分为工艺品、设计类、视觉艺术品类、出版类、表演艺术品类、新媒体类、视听类7大类和25小类。其核心是文化创意和产品创新。我们在文化创意中必须汲取丰厚的中华美育精神,使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能,更能在产品中体现出文化品质和美学价值。

现在故宫文创是热门的文化创意产品,其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核心点是两个,一是接地气的创意,把中华美育精神巧妙地蕴藏在产品中,二是产品精湛,质量上乘。针对追求个性化的消费群体,把价值观念符号化、趣味化,使之因新奇有趣而富有生命力。故宫文创团队通过多种合作多种营销方式,将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附加在创意产品上,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宣传,特别是采用APP、开放数字馆、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把“故宫纸扇”“故宫口红”等一大批文创产品推到市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被其富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创意产品所吸引。更深层次来讲,故宫文创爆红的背后,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成功,也是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

当下文化创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妥协于市场的消费文化,甚至向西方文化低头,崇拜西方价值观,消解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市场经济启动了消费性的通俗文化发展高潮,全球化进程也推动了社会文艺生活多元文化现象的并存。在此进程中,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当今社会精神生活的变化,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与理解文化的多重角色,更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与转型。大众传媒时代的新生代,他们的艺术语言和商业元素相融通的市民文化的休闲与轻松色彩所形成的基本模式已悄然建立。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创意不能低俗,更不能恶搞,不能只为满足感官欲望而忽视精神价值。在自媒体、融媒体、新媒体繁盛的时代,媒体人有义务和责任让网络呈现出尚美和高雅,呈现出健康和干净。就这几年出现的在全国各地户外广告与电视屏幕上的某些“××字体”,令人费解!中国汉字艺术的高贵与尊严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不能不为今天大众传媒的审美层次所深深地担忧!

文化创意的关键是定位。要通过策划解决产品的实用、审美、方向和路径等一系列问题,涉及到文化创意的主题定位、市场定位、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定向问题。当代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着产品普遍雷同、重复、山寨等严重问题。譬如,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广泛接触到的休闲特色小镇和山庄农庄建筑设计和产品开发,普遍存在着“民宿模式”同质化严重、景区设施简陋、没有结合当地文化及习俗,而只跟商业有关等问题。丽江民宿、终南山民宿等大量倒闭的民宿,无不说明创意的可贵。倒闭的主要原因及其创意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遍仅仅重视吃喝与表层的玩乐,失去了景区自然与历史的审美体验,没有人文精神设计的贯穿。莫干山民宿作为民宿项目运行成功的案例,其对民宿定位准、规模适当、经营周密,更因为开民宿之先风,获得了市场青睐。而其他地区的民宿往往步人后尘,缺乏个性,单纯模仿,复制克隆,以致主题雷同,使游客得不到实惠,产生了审美疲劳,没有体验到美育精神、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同样在当今的旅游市场上,纪念产品也普遍存在着同质化问题,产品缺乏创意,产品功能单一。如在广州、深圳旅游能买到的文旅产品,到内蒙古和哈尔滨同样能买到,往往只是印刷在产品上的说明书不同而已。

中国现代美育传统是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生长点。对现代西方以自由为核心的美育传统,我们可以适度借鉴或补充,立足点应是中国当代本土美育体系的完备,以构建数字经济时代中华民族全民现代生活方式。这就需要新时代文化的再启蒙,找到这个时代中华美育精神的本位,思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的传统积淀与时代生活的协调统一。从审美出发,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教化再回到审美,回到个体人格健全的轨道上来。我想,一切文化创意产品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鉴此,今天的文化创意中的美学传承必须明白:中华美育是以审美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如何提升社会大众的审美层次与审美境界?这便是我们面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艺术日常化的今天,大众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