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国,贫困是一种历史负累。解除这样的负累,是几代仁人志士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以后,这样的负累在明显迅速减少。但是,因为多种复杂的地域环境和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原因,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处在贫困状态。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5年来,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全国各地的贫困现场展开,艰难的战斗在各个贫困点上进行。在人民至上的理念指引下,我们举全国之力,凝万众之心,发创新务实之力,夺取了反贫困的壮伟成果!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业,也是世界上不曾有过的巨大奇迹!
一
面对促使中国历史正在发生改变的这种巨大行动,作为伴随和密切关注与描绘社会现实生活的报告文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力点,也发现了自己一展身手的舞台。几年来,有很多报告文学作家深入许多脱贫攻坚行动的现场,与不同的贫困者接触交谈,对在脱贫一线无私奋斗的“第一书记”们深入采访,真实面对和生动记录描绘了大量相关故事,用报告文学的形式,热情地书写表达了脱贫攻坚的壮伟行动,为其留下了很好的历史文档。像此前引起人们关注的王宏甲的《塘约道路》、纪红建的《乡村国是》、李春雷的《一位山区女孩的读书故事》《大山教授》、蒋巍的《这里没有地平线》、欧阳黔森的《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鲁顺民等人的《掷地有声》《赵家洼的消失与重生》、刘裕国和郑赤鹰的《通江水暖》、贺享雍的《大国扶贫》、彭学明的《人间正是艳阳天》、李万军的《因为信仰》、郑旺盛的《庄严的承诺》、沈洋的《磅礴大地》等作品,就是很好地描绘脱贫攻坚现实的先声。
遍布于中华大地各处的扶贫脱困故事,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现着中国社会某种真实的存在和努力改变的情形,是现实中国故事的重要部分。脱贫攻坚的战役不曾结束,报告文学的关注自然也不会停止。在此前许多先声作品的传播之后,又有一些书写报告各地脱贫攻坚真实进程的作品,十分引人关注。许晨的《山海闽东》,是来自福建宁德的脱贫攻坚情景报告。这部作品,真实地描绘了1988年习近平同志出任宁德地委书记时,面对寿宁县下党乡极端贫困的现实,决心设法努力使其脱贫的动人故事。这里的赤溪村,如今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也可以认为是中国脱贫攻坚战役的最早开始行动地。在赤溪村之后,在宁德各地,人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等指示精神,开始了雄壮的扶贫脱困的山海交响行动,倡导“四下基层”“五心作风”等优良作风,形成了内容丰富的“闽东精神”,还使得这里的双溪镇、赤溪村、东山村、柏洋村、三都澳等很多曾经贫困的地方的农民、船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得到很大改观,实现脱贫。《山海闽东》为脱贫攻坚这个伟大战役的早期行动,提供了真实有力的佐证,也为战役的不断发展扩大和取得伟大成果寻找到了答案。许晨在现场采访记录和感悟札记的双线结构推进书写中,将历史和现实、目标和行动、事实和情怀等丰富内容集纳到一起,最后形成了山海交响的混声合唱,深沉浓郁、激越昂扬!
与许晨的《山海闽东》不同,秦岭的《高高的圆古堆》是来自西部甘肃,向来有“苦甲天下”的定西的脱贫攻坚情形报告。定西“苦甲天下” ,渭源县的圆古堆村“苦甲定西” 。秦岭深入圆古堆村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习惯的多个方面,从交叉追寻与认识的视角,立体地再现了这里的人们由贫穷、保守、封闭、无奈到觉醒、自强、拼搏和富裕的真实转变过程。作者以深入和生动的书写再现了圆古堆村的历史性改变。作品叙述中有效地借用“蒙太奇”手法,镜头自由切换、回闪,讲述人物事件时,灵活地将历史和现时情景、回忆和现实感受融于一体,使真实性、故事性、文学性、思辨性等丰富内容得到合力表现,并具有原汁原味的陇南风情。这种跳脱脱贫攻坚题材作品叙述常态的个性风格,使《高高的圆古堆》从书名到内容都表现独特。富有个性的作品,还有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 。十八洞村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指示的地方,已经有不少新闻报道和文学书写。但李迪再去,机智灵活地避开了人们已经知悉的内容,似乎也用“精准表现”的手法,重点深入,精细耕耘,将眼光直接对向了18个具体的人和传奇般的贫富转变故事的生动描述。在李迪传神的文字叙述下,十八洞村的脱贫攻坚成果跃然纸上,十分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趣温暖,引人动心。李春雷的《金银滩》 ,则通过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的农民徐海成一家在脱贫攻坚前后贫富重大改变的真实故事讲述,书写了这个坝上高原地区,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农业种植十分艰难,如今如何靠科技引领和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开发出优种优质土豆等优势,告别贫困的喜人情形,让人印象深刻。朱朝敏的《百里洲记事》 ,着力的是湖北长江中的孤岛百里洲的脱贫攻坚实录。百里洲在当年水运发达和以农为纲的时候,是一个相对繁荣的地方,可是,伴随着岛外交通、工业、商业市场的迅速发展,这里开始清寂和落后以至贫困。朱朝敏深入岛上长时间走访,在记事的基础上叙述和描绘了不少人的致贫原因、命运变迁、精神情感和意志起伏,用十多个人物和家庭状况记叙,表现了扶贫的艰巨复杂性,在当地历史文化的呈现和人们不同命运的见证中,实录性地书写了百里洲脱贫攻坚的故事。 《太行沃土》是关仁山书写河北阜平脱贫攻坚的报告。阜平是革命老区,曾经为革命作出很大的贡献。可是,阜平的贫穷状况和群众生活的艰辛情景,却使曾帅部在这里征战的聂荣臻元帅听闻落泪,并声言:阜平不富,死不瞑目!此前,尽管政府给老区不少优惠政策,但情况总是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之后,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访关注之后,阜平的反贫困战斗总攻真正开始了。关仁山的报告以生动的故事叙述为基础,像将蘑菇种植喻为“太行山上打金伞” ,用“枣儿红了”言说种枣脱贫的故事,在焕发精神、改变观念、新我作风、创新经营等人物事迹、项目建设过程中,生动地描绘了曾经贫困的阜平和脱贫之后的阜平的差别,十分引人入胜!
二
任林举的《出泥淖记》,在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特性分明、超然不群。任林举在走访了吉林许多脱贫攻坚现场之后,与许多扶贫对象和扶贫干部深入交流,对各地的脱贫选择方法也有多样的考察了解。但是,任林举却没有使自己的写作坠入直接的扶贫项目或工程实现过程的记述中,而是以“泥淖”为意象,深入探求形成长久贫困的根源,和摆脱这个“泥淖”的途径。在明确地意识到地域环境是致贫的重要因素之外,作品着力关注不少地方因为人们目光短浅(如疯狂地砍伐林木) 、经营对象单一、私欲强烈、家族势力干扰、管理方式不当、生活习惯懈怠等原因,以大量鲜活的人物和事实例证说明,脱贫攻坚,根本还在于扶人扶志,还非常需要对人的文明引导和习惯校正,倘若只是简单机械的物质财力投入,不会有理想的结果。任林举的作品,在不肆渲染的精准描述中,用很有质感的文学语言,直抵人心事里,剥茧呈本,使人物故事与脱贫攻坚的活动融为一体,在根与果的本源联系描绘过程中,引人深思。徐锦庚的《涧溪春晓》 ,面对乡村经济发展建设的挑战和落后贫困的局面,以善于透视的眼光和笔触,深入泥土的深处,仔细观察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习惯的复杂表现,发现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文明科学、公正合理的人员组织安排和干部配置以及符合实际的具体制度建设的至关重要。因此,作者重点对一个名叫高淑贞的女村官的精神、作风、性格、行动集中开掘描绘,在极富想象力和现实性的灵动故事中,用一个乡村的前后巨大改变,呈现了一个令人钦佩的真实人物形象和很有说服力的优秀乡村治理样本。像任林举、徐锦庚这样超越现象走向深层发现探析的写作,个性鲜明意蕴独特,启人深思。而徐剑和李玉梅的《怒放》 ,则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接近云南独龙族,书写云南边远贫困地区独龙族人民经过艰难曲折的奋斗,一举跨越千年,告别长久贫困,最终实现整族脱贫的生动故事,非常值得关注。作品不是就脱贫讲脱贫,而是立足现实的巨大改变,将眼光和描绘延伸到独龙族的生存环境、历史文化个性、生活风俗习惯等丰富内容,写出了这里千年的沉重脚步,在瞬间“怒放”中变古创今的灿烂情景,为中国的伟大脱贫行动留下了重要的履迹。
三
在脱贫攻坚这样伟大艰巨和崇高的奋斗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无私奉献、忘我拼搏、智慧创造的前线英雄,他们将自己的大爱情怀和热血付出的故事,书写在祖国各处的山乡村寨、四面八方,成为伟大壮丽的脱贫攻坚战的精神旗帜。2019年6月16日近晚,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为了不耽误村里的重要脱贫工作,谢别亲朋劝阻,辞别重病中的父亲,冒雨驾车返回,在山间遭遇突降暴雨,被山洪冲入河谷不幸身亡,牺牲了年仅30岁的韶华生命。林超俊的长篇报告文学《黄文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我看来是迄今描绘表达黄文秀精神事迹最真实全面、深入生动和富有情感体会的作品。林超俊为了写这部别有特性的作品,10个月内,实地走访了几百位相关人物,记下了12本采访笔记,收集了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资料。可以说对黄文秀有了全方位、立体的了解。这样的情形,与那种匆忙的采访和简略的报道显然是不同的。
通过追踪黄文秀的短暂人生,作品呈现了黄文秀成长、求学和工作后在基层脱贫攻坚工作实践期间发生的许多动人故事,但最重要的是探析了黄文秀从自己的成长中,深深地感受到应当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担当,决心以己之力为人民服务的生命追求。作品叙述了她学业有成后选择返回家乡、走到扶贫前线,希望在家乡办幼儿园培养青少年的动因,以及她在艰难的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意志坚定、不辞劳苦、勇于开拓、深情投入等表现的根源。正是自小的纯正家庭教育,党和政府以及师友的教育培养,使得她生成了源于感恩,进而确立崇高理想追求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行动目标,并矢志不渝。林超俊基于对黄文秀的深入了解和发现,形象生动地书写了黄文秀的质朴纯洁和高尚美丽,及其令人动容的心路历程,使黄文秀这个人物在充满烟火气的社会环境内完成了生命的强劲燃烧。黄文秀的生命之花的绽放和突然凋谢,具有一种独特性和真实的悲剧美。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黄文秀,就是非常鲜活真实的美的对象,在突然降临的灾害中被毁灭的对象。因此,这种由大美到瞬间消失的剧烈落差和希望与失望对比的情形,在被林超俊的书写慢慢打开之后,就具有强烈的冲击和感染力量。黄文秀的人生中,有不少表现似乎超常的行为,但于她却是精神追求和行动的合理延续。这其中没有强迫和诱惑,一切都是如山间流水、大河奔流,自然天成,尽在一种自然发展的情理之中。在这个报告文学中,作家用大量生活细节表现故事,紧贴着人来展开叙述,使我们看到了乖巧、美丽、进取、善良、务实、多才、博爱、坚毅等品格集于一身的黄文秀。她是父母的好女儿,是老师的好学生,是同学的好朋友,是多才多艺、才貌双全的好姑娘,是国家的优秀干部,是百坭村脱贫攻坚行动中人们的亲人和战士。我们真的几乎发现不了黄文秀身上有尘垢,她圣洁得如同天使来到人间。所以,她的美是浮躁社会环境中非常令人感佩和珍惜的对象。
四
同许多聚焦一地一人脱贫攻坚情形的报告文学相区别,蒋巍的《国家温度》,是在全局视野和广阔范围内对全国很多地方扶贫脱困情形的书写。作家直抵云南、贵州、宁夏、新疆、陕西、黑龙江、上海等地,现场考察和观察感受各地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的精神、作为和表现,在一次次的震撼和被贫困和反贫困的对象强烈地触动之后,蒋巍的泪点和激情被激活,他用对生活的本真发现与生动书写,像奔涌的河水,描绘了脱贫攻坚伟大行动中的“国家温度”,在全景的描绘中,为中国现实的脱贫攻坚的伟大行动留下了壮丽的诗章。十分值得关注的,还有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村记:精准扶贫路》。这是由10部作品组成的一套书。由刘伟、纪红建任主编和副主编,分别由鲁顺民、刘先琴、杨丰美等18位作家,对习近平总书记曾亲自考察并做过重要指示的贫困村湖南十八洞村、江西神山村、陕西照金村、河北骆驼湾村、福建赤溪村、安徽大湾村、河南张庄村、贵州花茂村、山西赵家洼村、四川三河村的精准扶贫进程和成果给予专题性文学报告。作品结合这些村落的历史经济文化状况和时代背景,回溯其贫困的原因,聚焦几个人物或家庭的生活变迁,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细节为例证,以点带面地展现了精准扶贫的非凡历程,有情怀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新乡村故事,呈现了精准扶贫实施之后这些曾经的贫困地方发生的重大变化。这套作品,创意新颖,用力专注,内容丰富,很有精准扶贫道路的历史记录感。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但报告文学对此的关注不会结束,创作依然在过程中,作品也在陆续面世,像正在被人们关注的丁燕的《岭南万户皆春色》、艾平的《春风染绿红山下》、丁一鹤和毛永温的《厚土中国》、罗长江的《石头花开》、凌翼的《新长征再出发》等作品,都是重要的收获。在已经接触到的这些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作家对这个国家民族伟大行动的热情和感佩之心。文学的价值并不像有人强调的那样,单是作用于未来,或是追求以所谓“艺术”价值的生命存活。“为生民立命”“经世致用”等传统文化观念,都是提倡和鼓励作家要有现实作为,今天的作家都应该担负起文学赋予的使命职责。有哲人说:放过身边的历史是痛苦的。所以,在时代进程中,报告文学是富有现实和历史的书写意义,并富有价值的存在。从更广大的角度上看,这些作品,是中国现实故事的真实记录,也是读懂中国的厚重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