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同龄的诗人李发模以“时代楷模”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长诗《命的边缘》,以包罗众生万象的宏大叙事构架、多声部的交响叠唱,建构起意蕴丰腴的英雄神话和一个民族的伟岸,平凡的人以初心永在的信仰成就了英雄神话的此岸现实。一道天渠,一部新时代的英雄诗篇,汇入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长河,是一朵圣洁的浪花,是一艘远航的帆船,是一笔催人奋进的精神财富。
《命的边缘》结构圆融,叠加呈现丰沛的意蕴,以天地仁心为根柢,以时代脉搏为旋律,以英雄意志为势能,并依此描绘出日新月异的精神画卷。长诗文本包含引子、后记与8章诗篇,引子含题记、诗节,后记具哲学的诗意,8章诗篇都有章与节的标题,以多声部交响乐雄浑的气势回荡在诗歌构筑的意象时空,给人以精神的启示。
引子的3个题记,作为长诗的前奏曲,与主体部分的意味互摄互涵,且彼此交响共鸣着。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骨气与血性。英雄也是人,是在命的边缘,当人们都退却时,他不是跪下,而是拼向牺牲。他从血汗中艰难地站起,人们也跟着站起来……”以引子开篇的“题记一”映射出英雄的品质,每一个时代的英雄群体是一个民族骨气与血性的强力支撑。英雄是人“在命的边缘”实现自我超越、由小我成长为大我的精神载体,才能无所畏惧,无所退缩,勇于牺牲。英雄以血汗如海的奋进节奏引领人们勇敢站立起来,这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惠及全人类的文明基因。
“这个人,他叫黄大发,一个从孤儿到一方野山的带头人。他率一村百姓能吃上一碗白米饭。他任村官近50载,36年一心以命换一条渠。他敞亮仁厚,从他身上我看到:民生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使命是执政党的最大底气。”这是引子的“题记二”,极简的文字里有黄大发从孤儿成长为时代英雄的艰辛历程的叙说;党的伟大精神从黄大发身上得以血肉丰满传递。
“大发渠,一渠流水,是在奔命啊!”引子的“题记三”,是长诗叙事文本的核心点题,“奔命”紧扣“命的边缘”。
引子的3个题记呈示主题,彰显时代精神风貌,既立意高远,又将之植入山野的沃土使之具象化。
宏大叙事的长诗的创作难度很大,但《命的边缘》以民间的视角融入诸多属于诗的灵性,语言细腻、通透、圆融,诗歌章节之间的起承转合既有浑厚的内力凝聚,也有丰饶的外在意象呈现,诗意与哲思也在字里行间自由奔放着,譬如“一直想问,是谁向地球施予了魔法/把这么多山,堆积成高原/物种在山里的活力,也有野的质感/又为什么——/在野山,人类生存的神秘/野草,根扎山野;山,成群结队/岩穴、草房、土墙……养育的子孙/像石头,耸成大山戳乱天空”。山脉如黛,亘古不变地护卫着这里的人民,井然罗列的高峰隆起昂然,上方有苍天寂静安定地观照人间,因此,乡村、田畴、森林、河流、道路、炊烟以及鸡鸣狗吠皆各得其所,此处之“天问”实为隐藏着对野山局限的精神意志的超越,人的主体精神于此得以生发。黄大发的成长基于时代的呼唤,更在于党心民意的感召,于是36年如一日奋斗在“命的边缘”,铸就了新时代人民拼搏奋进、赢得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
长诗命名为“命的边缘”,其意蕴的生长延展承载于内心的使命感:“时代楷模”黄大发一生的使命是带领村民修建大山边缘的引水凿渠工程;“命的边缘”即初心信念的外化,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担当;在“命的边缘”实现自我超越,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诚勇、坚毅、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精神意蕴的辐射;“命的边缘”其外具有强大的行动感召力,其内具有坚忍不拔的恒心毅力;从一个孤儿成长为时代英雄的黄大发,在艰难困苦的命运边缘奋斗不息、越挫越勇,以血汗凝铸大山边缘造福百姓的引水凿渠工程,极具感动和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李发模《命的边缘》承继了我们的民族“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以“时代楷模”黄大发勇奔“命的边缘”为范本,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根本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