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守规矩做人,破规矩从艺——由李立山的艺术生涯联想到艺术人才培养

发布日期:2022-04-06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孙立生   浏览次数:
 

当代的曲艺新人的标准,当然应该如李立山先生那样熟读有字的书和生活这本无字的书。李立山的创作、表演、理论所以不空泛、没说教,是因为他的所有,都起于其人而至于其人、起于演出又归于演出、起于实践又返回提升实践。这个过程或许非常缓慢,但,却可以收获到扎实。

想写李立山先生的念头由来已久,因为记忆里与他相关的一些事情、真相,一直让我欲罢不能、不吐不快。当然,非常渴望自己的文字能有些厚积薄发的品质,以让有限的语言因浓缩而产生些耐人咂摸的联想。品读李立山先生的人与艺,对当今众多不甘于浮躁而力求耐住性子、沉下心来的从艺者们,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李立山在曲艺界名气很大,他与牛群合作创作、表演的相声《巧立名目》,使“领导冒号”的艺术形象广泛传播、深入人心。而这些恰恰不是我最想说或者关注的,即使它属于很高的荣誉,但毕竟不是其独有,更不是令我心动的理由。所以喜欢他,是觉得他的作为、经历、审美标准等,对当下中国曲艺的何去何从,尤其对曲艺人才的发现、培养,富有积极客观、值得参考的意义。容我一条条地为你掰扯个明白:

1.综合素养的价值。2001年,第二届全国曲艺(山东快书、快板书)电视大赛上,王文水表演的是他师父李立山创作的快板书《雏凤凌空》,他第一个登台亦获得第一的成绩。人们都知,“开场”因无法与之后的节目“对比”,往往容易被评委们“打低分”,但王文水以自己的超凡实力,打破了评委们评比的思维惯性,成绩始终独领风骚。说及此事是想证明,李立山用作品征服我的时间在前,之后才是他的“经历”:虽系天津人却不是曲艺世家出身,1969年以普通兵的身份参军,提干后做过基层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从小酷爱文艺、曲艺,从西北某部的业余宣传队开始,凭借一场场演出、一部部的作品,最终落脚于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他的成长史,影响了我的“曲艺人才观”。窃认为,倘若认为今天的时代呼唤能写善演的通才李立山,当然需要多多提供其成长的机遇与平台;但,唯有本人锲而不舍地真热爱,乃至“一点一滴”循序渐进,才是艺术人才成长的根本。换言之,学历取代不了学习力;李立山得益于由热爱转换的永无止境、不断提升之综合素养。因为包括政治、思想、审美、艺术技巧在内综合素养的高度,才能最终决定一个艺术人才的审美层次。由此便坚信,军队曲艺家李立山永远不会创作、表演三俗的段子。为何?他骨子里形成的素养,始终以寓教于乐为坚定不移的方向:逼着美人脱美与让俗人反俗一样困难。

2.久长恒远的方向。不止在一个场合,我连续数年看过一位名叫赵磊的山东快书青年演员演出李立山先生的作品《蒋干盗书》。自以为,它令人久看不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古为今用”。李立山为这则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古代故事,赋予了许多与今天时代息息相关的元素,从而引发现场观众很丰富的联想和可咀嚼的味道。每逢看到演员对它的一次演绎,便会对李立山先生多了一分愈发深刻的认识,因为它显现出的独特视角与不俗品质给了亦从事曲艺文本写作的我,许多有益、积极的启迪与启示:现代曲艺文本的创作,绝非只有所谓“说新唱新”的一条路;只要作者心底有“今天的观众”,所有题材、路径都可以体现出经久不衰、雅俗共赏的优秀品质——前提是作者的情感不可与当下的时代、受众貌合神离,必须情真意切、心心相印。无疑,李立山的写作因为追求恒远,他的文字才能够“由古通今”。它,对我等只在“说什么”上挖空心思而极容易忽略“怎么说”价值的曲艺作者而言,当然颇具范本意义。

3.适宜演出的创作。李立山写过不同题材、形式的许多说唱文学作品,其共性可以归纳成一句话:皆能立到舞台上得到“秀外慧中”的呈现,理由是他的写作初衷多是因人制宜、量身定做,下笔时他的脑子里已经有了鲜活的呈现模样。最能说明的例子,是前几年他策划并参与创作的陕北说书与苏州评弹的“嫁接之作”《看今朝》:它诞生于一个具有非常意义、有一批非常观众欣赏的场合,于是他将熟悉的西北说唱与典型的南方曲种有机融合到了一起。它又一次证明了新时代的曲艺家是一个“能写懂演”的综合概念。李立山用自己一个又一个适于演出的文本创作,印证了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曲艺作品,一定是适宜演出的说唱文学,即说唱与文学之间非但不容分离,且要成为完整的一体。李立山近年写过不少在业界广为流传的佳作,它们所以得以流传,是因为无一不适宜演员“立”在舞台上演出——坚守曲艺文本创作的“规矩”是其成功之道。

4.真心爱憎的自觉。记忆中,2011年我在某个座谈会上,以“曲艺现状10大俗”为题,曾对一些不尽人意的表现提出批评。即使自以为真诚、坦荡,但之后李立山先生还是走到身边提醒我:好观点一定要采取与之合拍、和谐的语言去表达。这和写作品一样,忌讳因辙毁义,要以一当十地去“点燃”人们的联想。他当时并没有直接说我总结的这10条对与否,却让我自己意识与觉悟到了或许存在牵强附会的问题。由此,写作中便注重了长话短说的语言审美品质。诚然,李立山亦有单刀直入、旗帜鲜明亮剑的时候,参加某个座谈会,他当众给那些“燥热者”泼冷水:小剧场的创作远远跟不上当代观众的需求,乍看都“红火”,其实都重复表演那几个“活保人”的传统段子,真将其集中一起打擂,“撞车”还是次要的,引发观众对相声艺术产生审美疲劳的厌倦则是不可原谅的。即使他的直截了当与当时的语境并不协调;但,之后的事实证明李立山的观点却是正确的。今天文艺界的某些场合里迎合多于批评,其根本就在于很多人没有了他那种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真挚与坦诚。方向决定方法与态度。李立山追寻与人为善的方向,决定了他的批评既可以含蓄又能够率真,这同样需要曲艺规律的“把点开活”与“因人而异”。

5.贴近时代的审美。曾与李立山先生一起游览扬州瘦西湖,在其古庙的桌案上放着一盆惟妙惟肖的假花。他问我,它何以“以假乱真”?见我答不上,他用手一指花中的“残叶”说,它“败”了,却让整体“鲜活”起来。咱们创作文本、塑造人物,追求“高大全”往往适得其反;过于追求完美只能在外表、形式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它生命鲜活的本质。难得李立山有如此高的审美境界,更难得他把这样的“好眼力”付诸于实践。前几年,听说他要举办一个收徒拜师仪式,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业界朋友聚在一起。不曾想,他新事新办简单到了极致,只是当众宣布了一下。他说,我收徒很多,但不少都如今天,所谓“摆知”就是“公而告之”:给大家通报声我们彼此都认同的师徒关系。我曾经与他一起去某地举办学术讲座,结果他把我打开的电脑关机了。他之后言道,曲艺文化忌讳“颐指气使”,我们俩今天到这儿演段“曲艺二人抬”,咱们把桌子放到台下与大家一起互动。那天的气氛果然十分热烈而不凡。由此想到,唯有把曲艺学问、规律咀嚼烂了,经过细细消化之后再吐出来,方能进入李立山先生这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自信境界。

6.动中求静的自觉。曾与李立山先生一起参加某城市的文艺骨干培训班,他因有事而不得不提前离开;但,因当地疫情的发生,他又偏偏没有走成。知道此事后,想去他房间表示下安慰,但工作人员说李立山先生留过话,帮他找台手提电脑就足矣,他需要一个人静下心来写作。闻此言,感触颇深:如今常听人抱怨文艺缺少与时代同步的高峰之作,殊不知比它更缺的是像李立山先生这样,可以掌控住自己生活节奏,动,能动起来,静,可安下心去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用心写作的人。当然不是被逼,而是难能可贵的自觉。

7.老骥伏枥的笑声。老话说,笑得老才笑得好。70岁过头的李立山到了晚年,笑容十分自然、灿烂。他徒弟遍及全国,在当地颇具实力的更是数不胜数。有人想拜他为师,委托我中间穿针引线,结果他回答“不认识怎么行呀?”接下来的话更是耐人寻味:不要答应他,因为需要彼此熟悉;也不要拒绝人家,伤害了人家对咱的信任、喜爱、高看,我去的地方忒多,认识人也多,常常有把张三当成李四的事情发生,也有相互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名字的事情。这样,留下些时间互相考察考察,咱们曲艺人留下的老规矩很多都有道理。还曾听他这样说过,老了,总想把时间多留点给自己,拿它写点作品。熬到老年,似乎才刚刚弄明白些规律性的方法,传授给别人之前得自己先实践实践。其实,写作最好,老了健脑。说完,他笑了,很开心……

8.总结实践的学术。李立山先生亦是曲艺理论家,曾主编过大学本科曲艺教材《相声表演艺术》。我曾撰文评述过对此书的认识,文章题目是我心底发出的一声感叹“说事明理,浅而不薄”。撰写评述李立山人与艺的文字,旨在对符合当代大众审美标准的曲艺人才的呼唤。微信上,有人对“文如其人”提出异议。但,学疏才浅的我仍觉它颇有道理。当代的曲艺新人的标准,当然应该如李立山先生那样熟读有字的书和生活这本无字的书。李立山的创作、表演、理论所以不空泛、没说教,是因为他的所有,都起于其人而至于其人、起于演出又归于演出、起于实践又返回提升实践。这个过程或许非常缓慢,但,却可以收获到扎实。

“说事明理,浅而不薄”源自于我本人对李立山先生的认识,自然亦是我对曲艺文化的理解,还有,我对曲艺创作、表演、理论等正本清源的呼唤。

(作者系山东省曲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