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 内容
观春晚相声,品艺谚味道

发布日期:2022-02-10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孙立生  浏览次数:
 

自打相声从“撂地”的民间杂耍类技艺,步入雅俗共赏品质的舞台艺术行列开始,它就成了央视与各地电视台春晚中受广大百姓喜爱乃至离不开的“香饽饽”。今年除夕,我在央视看了姜昆、戴志诚和卢鑫、玉浩分别表演的相声《欢乐方言》与《像不像》,还通过网络或电视回放看了天津电视台刘伟、赵伟洲表演的《献宝》等众多相声。就我本人而言,关注相声不仅仅是为满足自己的偏爱、嗜好,还因为此前参与了《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一书的编著,可以在欣赏的同时,自然地去体味、印证曲艺艺谚艺诀的独有魅力与相声前辈的独特思维及其智慧。

“温了没神,火了透假。”曾听到某一相声名家回答电视主持人的问话:“相声有‘打内’和‘打外’之说,若二者矛盾,应该倾向于哪方呢?”记忆里这位相声家回答:“适应内行似乎更重要,唯有内行能知道你的表演是否符合相声艺术独有规律,观众往往更在意通过相声听热闹、寻开心。”它让我想到了相声艺谚“包袱太挤,自己吃自己”,这里的自己当然也包括相声形式本身及其给同行、后辈留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后路。面对当下春晚这一千姿百态、数量巨大的观众群,如何让相声艺术规律与其特殊语境之间实现有机平衡与和谐?当然要靠所有相声艺术家的文化自觉与基本素养。相声艺谚的“温了没神,火了透假”,诠释了相声适应受众欣赏情趣过程中所追寻的审美境界。温了,是指平淡无趣;火了,则是指热闹过了。惟有追求、营造恰到好处的欣赏氛围与节奏,相声才可以具备“正影响”的品质。通俗、谐谑、夸张等,是相声乃至曲艺艺术须臾离不开的表现方法与技巧。为了避免它们“过犹不及”,曲艺艺谚很早就有了“表演容易火候难”“笑而不俗,噱而不厌”等说法。而“把握火候”“拿捏尺寸”等,亦是很多相声家口传心授的教学、传艺中,所重视、强调的基本素质。相声鼓励并强调自身的趣味性价值,但旨在“以趣明理”。由此,则反对趣味低下、令人难堪的调笑与恶作剧,它应是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鲜活、更生动、更深刻的发现、反映与塑造。观赏春晚相声不由生发感叹:前辈们总结得真是地道,对我们欣赏今年春晚相声以及之后相声艺术的发展,都极富启迪与警醒意义。

“无技不成艺。”这句艺谚是强调艺术形式离不开其独特的技术、技巧与功夫,否则其艺术价值便不复存在。诚然,艺术创作过于强调“技”之作用,便容易导致观众审美顾此失彼,从而稀释了“技为人物、艺术形象塑造服务”的根本,通过叙事所反映的“主旨”亦会弱化。当初京剧界的盖叫天被誉为“活武松”,是因为他恰到好处地平衡了武功与人物间的关系;很多“腿功”“跟头”超群的演出尽管可以让观众“叫好”“呐喊”,但却很难令其走心而留在记忆里。当年看马三立、王凤山的相声视频《夸住宅》,方知其“大段贯口”,只是塑造“轻飘飘”之“小人物”形象的手段,他深知把所有技术、技巧统统“转化”成人物性格、形象的自然与无形,这才是相声艺术的智慧与境界。春晚相声表演中的大多演员都富有不俗的能耐或技巧,即使年轻演员的表演也没有看到以往“拼命炫技”或“无限卖弄”的影子;某些青年演员的相声有“模仿秀”的痕迹,但整体上我看到的却是相声新生代的“明天”——他们身上的“技”一定会随着修养的不断提升,渐渐向艺术靠拢,从而使其成为有机、自然的“一个”。

“一遍拆洗一遍新。”作为相声艺术的老观众,当然看得出有些节目“旧瓶装新酒”的痕迹,它们力求用些“时尚元素”带给观众更多与时俱进的新鲜感。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中,凡是经典相声作品,多是“文人书案”与“艺人实践”相结合的成果。相声是由表演者与现场观众共同创造、完成的艺术形式,离开观众它就成了“孤芳自赏”或“自娱自乐”。而恰恰是这样一个情感交流、智慧博弈的语境,促使相声成为最懂得在实践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艺术形式。“一遍拆洗一遍新”是一种相声智慧,关键是看它与观众之间达到或形成的默契,即演员应该显现“用得新颖”“新得巧妙”之品质。我看到的春晚相声,观众喜爱与否,最重要的就是它能不能体现出令人欣喜的特点。这,做到它着实不易,但好演员、好观众却无一不喜欢它。

“一句邪,矮半截。”邪,字典的解释是:不正当、不正派的言行;在古汉字里邪与斜相同,皆指与正派、正道、正方向等相悖的歪门邪道、歪风邪气、异端邪说;矮半截是句俗语,指人的深度自卑。这句艺谚在整个曲艺行界广泛传播、使用,由此可见,它与包括相声在内的曲艺行界始终倡导的坚守“净口”,自觉与低俗、庸俗、媚俗的表演彻底决裂的审美主张非常一致。相声规律,当然是其前辈对包括相声观众心理学在内的“相声学问”的梳理总结,真正意义的相声家皆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俗而不伤其雅,嬉而不损其高”,其风格通俗有趣,却又不流于鄙陋而伤害到追求真善美的本质。有什么样修养、气质、品格的相声艺人,就会创作、表演出什么样修养、气质、品格的相声作品。所以,相声若要彻底与“一句邪”决裂,惟有每一个相声人从心底将其视为“矮半截”的丑陋。非常欣慰,看过许多段春晚相声,没有听到一个与“三俗”相关或擦边的笑料。相声与其观众是“种子”与“大地”的关系,彼此适应、适宜非常重要。春晚是一个“大舞台”,它呼唤包括相声在内的所有舞台表演样式的创新;惟有意识到这个“点”,好相声才会因时制宜地去“把点开活”。

我患有“糖尿病”,每餐前都需要注射“胰岛素”,所以经常有朋友问我“一天朝肚皮上打三针疼吗?”“开始疼,时间久了就有了适应性而麻木了……”曾用这则本人亲身经历的实例,阐释过对相声逗笑规律的认知:由表及里的笑,人们总会有其“适应期”与“麻木感”;相声追求的则是由里及表、发自内心的笑,由此才能避免“审美疲劳”。于是认定,好相声离不开让观众开心笑的渠道、过程,而追求笑之后的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识、有所得,才是它久而不衰的审美目标及其应有价值。

(作者系山东省曲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