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求美·求新·求真——浅谈新时期中国电影何以勇攀“高峰”

发布日期:2023-01-1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孙立军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并进一步阐明了当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即作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应当“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文艺创作应当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肺腑之言为新时代文艺创作与批评提供了与时俱进的度量衡,引领当代文艺工作者在媒介融合与技术发展态势突飞猛进的当下,重新思考艺术创作的本质与内核。在纷繁多样的文艺创作之中,电影作为融合了美术、文学、音乐、摄影等多元艺术门类的创作形态,已然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国人喜闻乐见,承担着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功能,肩负着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中国电影人积极投身一线创作,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并肩同行,不断探索着引领中国电影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的路径与方法。

回顾·新时期中国影人何以书写“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现状出发,站在理论高度深入总结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方向、目标与宗旨。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者与从业人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与引领,致力于在技术应用、题材选择与内容深耕上不断寻求突破、砥砺创新,以光影艺术书写人间大爱,通过兼备文化感召力、市场占有力、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技术应用方面,中国电影创作者一方面不断提升设备生产与播映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助力中国电影朝向产业化、规模化、类型化的方向发展。以中国电影集团的CINITY放映系统为例,从2019年8月CINITY放映系统推出至2022年6月,CINITY放映系统在国内30多个城市的70多家影院安装,共制作放映了127部影片,其中12部高帧率版影片,单个影厅的票房产出是全国平均银幕产出的2.5倍;另一方面则致力于探索以高精尖技术赋能中国电影艺术审美水准提升的路径与方法。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者致力于以世界一流的拍摄制作设备与技术专员打造富于本土文化标识的影音效果。如全球首部8K水墨动画短片《秋实》中,超高清显示技术为水墨皴擦点染、兼工带写的技法提供了全新的观看方式与审美空间;电影《八佰》作为亚洲首部全片使用ALEXA 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以极致震撼的视听效果还原了淞沪会战末期,八百壮士留守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的景象;以电影《长津湖》《金刚川》为代表的院线力作在LED虚拟拍摄、全景立体声等技术的支持下,以“联合执导+特效统合”的模式制作完成,通过虚拟预演的方式节约制作成本,提升制片效率……由此可见,技术应用的创新作用于中国电影创作的台前幕后,一面引领中国电影的视听表达朝向沉浸式、奇观化、虚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一面则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制作流程实现可喜的进步与革新。

题材选择上,中国电影致力于以多元化题材助燃市场活力,吸引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在动作、悬疑、爱情、动画、喜剧等类型的基础上,近年来,以《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医生》《长津湖》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以《捉妖记》《妖猫传》《刺杀小说家》为代表的奇幻电影、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科幻电影与以《峰爆》为代表的灾难类型电影等相继成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类型,很大程度丰富了中国电影在艺术表达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并在全球化语境下逐渐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话语体系,无论是对于提升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还是提升中国电影艺术水准与理论建设水平而言,都具有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内容深耕上,中国电影创作者致力于实现历史深度、现实观照与艺术审美的辩证统一,为观众带来诸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这之中既有电影《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1921》《攀登者》《湄公河行动》《万里归途》等书写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新主旋律力作,又不乏聚焦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共识性的境遇与思考,依托鲜活的银幕形象与用情用力的叙事,向社会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的现实题材佳作,如电影《我不是药神》《送你一朵小红花》《人生大事》《我的姐姐》等,这些作品多以“众生相”为蓝本进行创作,表现出深刻的社会感知与人民关切。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作品以小人物彰显大情怀,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将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孝道以一种极具代入感的方式书写得生动感人。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者直面社会现实、聚焦时代议题,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与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观众输送精神动能,在作品中以艺术化的视听书写隐秘而伟大、平凡而动人的生活图景,向国人、向世界传递属于本民族、本时代的文化强音。

展望·中国电影由“高原”到“高峰”的路径探析

当前,中国电影仍然面临着有“高原”缺“高峰”的困境。“高峰”有着多元的内涵与外延,要求作品以崇高的艺术审美、进步的思想观念、深厚的人民情怀打动人、感化人、滋养人。“高峰”应当是艺术创作与民族文化、时代底色彼此选择、相互成就的产物,需创作者在步履不停的探索与试错中逐渐建构起饱含时代特色与民族底色的风格与审美。

前瞻性的创作观念

伴随着影像技术与媒介应用的革新,影像建构、生成与被观看方式以及影像与现实关系的转变,某种意义上推动创作者和学界对电影的“边界”进行深刻的“再思考”。2022年第3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度设立“金鸡VR影展”单元,参与展映的《时光投影里的秘密》《创世纪》《纸鹤》《新世界》《造化天成》《高精度复刻·新时代之美》等影片,以超真实的感官体验和沉浸式体验呈现出“VR+影视”的无限潜能。媒介与技术的发展要求当代创作者以更具前瞻性的创作观念,思考视听技术如何为电影创作赋能,推动其实现里程碑式的革新与发展。笔者在创作科幻动画电影《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首创了“数字虚拟角色”的概念。2022年12月,该片中的“董小宝”作为全球首例“数字虚拟角色”在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男配角奖”提名。从生成机制上看,影片中的数字虚拟角色“董小宝”介于“真人演员”与“数字人”之间,融合了作为孩童的个性、作为演员的表演性与作为虚拟数据模型的机械性,在当代技术视阈下延展了“角色”一词的所指,借助虚拟拍摄、实时预演等技术手段及“超小绿幕”的创新型应用,以平易近人、寓教于乐的方式,打破了真人实拍与数字动画的固有边界,引导观众重新思考技术与人文、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事实上,不仅是角色设计,高精尖视听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赋予影像创作在拍摄手法、表现形式、场景搭建、实时互动等方面无限的可能,因此,中国电影由“高原”向“高峰”的迈进,需要创作者突破既有的规约与范式,以前瞻性的创作观念,推动中国电影在内容与形式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前沿性的技术应用

近年来,《中国机长》《烈火英雄》《攀登者》《金刚川》《八佰》《长津湖》等头部电影中,高达70%至80%的场景都有后期合成技术的应用;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杨戬》等作品则借数字动画技术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书写。伴随着5G传输、8K显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仿真、超高清、沉浸式、智能化逐渐成为数字时代影像制作的热趋,虚拟化制作与高新技术格式观影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电影“高峰”的目标所指。当前中国电影的技术应用呈现出前沿性与多元化的趋势,以2022年上映的科幻喜剧片《独行月球》为例,作为一部融合了科幻与喜剧元素的电影,拍摄阶段动作捕捉技术以及3D扫描打印、高精度金属雕刻以及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呈现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与共振。当我们放眼国际,从2009年电影《阿凡达》中全新三维动捕技术的应用,到2018年将VR场景引入电影摄制的《头号玩家》,以及2019年实现“3D+4K+120帧”的电影《双子杀手》等影片中,不难看出高精尖视听技术的发展将持续推动影像与观看本体的变革。未来,中国创作者既要保证前沿性的技术应用,提高视听硬件、软件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又要结合本国国情,科学、理性地调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现制片环节的合理规划,最大化发挥政策、行业及人才优势,推动数字时代本土电影工业体系实现结构优化与效能提升。

时代性的精神内核

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艺“高峰”应当是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与情怀,须扎根广袤的中国大地,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频共振,书写社会万象与人间大爱。近年来,以《人生大事》《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地久天长》《雄狮少年》为代表的现实题材影片以及《我和我的祖国》《最可爱的人》《悬崖之上》等新主流电影致力于中国人文精神的时代建构与表达,如《悬崖之上》中,创作者通过鲜活的、多面的人物群像塑造,让观众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无名英雄,体会革命岁月中“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精神所指。中国电影由“高原”到“高峰”的迈进需要创作者精准把握本时代、本民族的精神内核,挖掘人民的情感需求与共识性的社会心理,要深度关注并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站在多元主体视角,感知国人真实的精神追求与情感诉求,以国人火热的生活图景为蓝本,创作能够真正激发国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精品佳作。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未来,中国电影人将以更为坚定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在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步履不停、无问西东,将艺术创想、民族审美、前沿技术同本时代、本民族人民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相信中国电影定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由“高原”向“高峰”的跨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