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赋能文艺评论

发布日期:2023-02-13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晶  浏览次数:
 

强劲的东风,推开了2023年的大门,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满怀信心地跨进了这个新的春天!新的一年,文艺评论何为?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命题,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路标。笔者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为核心观念,来探索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发展趋向。

1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二部分,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理论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是我们在当今时代思考与实践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我们跨越艰难险阻一路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新征程上谱写华章、再创辉煌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艺理论史上不可或缺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和文艺批评标准及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审美观和文艺观,对于中国文艺理论界建构文学史、艺术史,对于作为批评标准开展对文学艺术创作的批评活动,都起到了最主要的纲领作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等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都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部分,是以19世纪的欧洲文化及其传统为土壤的,其中的美学思想、批评理论,也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历史的条件下产生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文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苏联和中国,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艺事业及批评实践,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崭新的一页。以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作用,非但不能减弱,而是应该得到大力加强。文艺评论更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开创新境。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并不意味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词句,来充斥文艺理论和批评的论著,而是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针对当下文艺实践的时代特征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华美学精神”的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脱离中华文化传统与时代,即便通篇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词语,也是缺少生命力、无法产生文艺批评的价值的。这也是在我们的文艺理论史上并不罕见的情形。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本体的学术论争,如关于“实践”,关于“掌握世界的方式”等学术论争,是非常必要的。而在面对具体的文艺现象、文艺作品时,就是要在中国化时代化的前提下来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作为根本性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正是遵循着这种融通的原则。

2

对于文艺评论家而言,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首先是要深入理解中华美学思想的传统,懂得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对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标准,如“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如“赋比兴”,如“以形传神”等等。也要对支撑中华美学的儒道释思想基因,对玄学、理学、心学等学术思潮所滋养的审美观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现当代的经典文艺作品有较为系统的认知,同时,也对当下的文艺创作现场有全面的观照。只有对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对于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史有深入系统的了解,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有真正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华传统的美学思想、批评标准,有很多内在的相通之处,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在人类审美和批评观念方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的美学观念与文艺价值理想,有很多可以融通之处。融通首先是要对两方面的理解、思考与阐释。譬如“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命题,对于我们理解文艺的本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提出的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不同于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掌握世界方式的提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美学与艺术理论的视野,从艺术认识论到艺术生产论,都是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方式的根本方式。邢煦寰先生认为,“艺术掌握世界,要依靠它独特的对世界的思维方式,反映方式和实践方式的统一协作,绝不能仅仅依靠它的独特思维方式——一般认为是形象思维方式——就可以完成的。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我们理解文学艺术本质的一柄关键性的钥匙。在中国美学思想系统中,“感兴”也可视为文学艺术的独特掌握方式。感兴的基本含义是触物以起情。“感兴”源于“赋比兴”之兴,指诗人或艺术家在外物的触动下,产生创造性的审美情感,从而进入创作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为兴作的界定是:“兴者,起也。”“起”的内涵是什么?是情。所以又说“起情故兴体以立”。感兴的过程即是触物而兴,《比兴》篇的赞语就说:“触物圆览。”这就不仅是一种艺术认识,而且已经包括了艺术生产实践。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的意义上看,感兴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艺术生产发生方式的范畴。感兴的观念绝非仅仅存在于诗学,而且在乐论、画论和书论中也都多有呈现。再如关于文艺的真实性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恩格斯在1888年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这样的命题,并且成为现实主义文学最基本的原则。在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时,恩格斯又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重要的原理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文艺必然遵循的创作原则。而在中国美学思想中,对于“真”的理解,还有着不断深化的内涵。庄子主张:“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盖指情感的真实精诚。五代著名画家荆浩的画论名作《笔法记》中提出“度象取真”的审美观念。据笔者的理解,荆浩所说的“真”并非形似,而是包含着对象的内在生命感,因为荆浩明确表示,这个“真”与“形似”有明确的区别。《笔法记》中说:“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凡气传于华,遗于象,象之死也。”如果没有内在气韵,象也就是死的,何谈为真!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在中国美学中“真”的深刻含义。这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及评论,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3

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美学思想融通起来,是在深层的融合,而非表层的并合。而且,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为当代文艺评论的基本原则,把当下的文艺理论及创作实践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我们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当下的文艺评论工作。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是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论,用新的目光、新的标准来推动文艺评论的发展与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命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标识。“中华美学精神”是从中国美学传统中发展而来,但它并非只是对中国美学的总结,而恰恰是以此作为当下文艺理论和创作的活的灵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这段论述无疑是对“中华美学精神”最集中也是最精准的概括。三个“讲求”是从中华美学传统的精华中提炼出来的命题,笔者曾试图这样理解:托物言志、寓理于情,是审美运思的独特方式,言简意赅、凝练节制是审美表现的独特方式,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是作品审美存在的独特方式。这三个“讲求”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独特”是指中国美学区别于西方美学或其他民族美学传统的独特民族特征。很明显,“中华美学精神”的提出,并非是在“发思古之幽情”,也非仅仅为了中国美学理论研究,而是使之成为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内在力量。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为我们的文艺评论事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生机和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文艺界发生了非常突出的变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得到了文艺工作者的广泛认同和践行,文艺界一些不良的风气得到了明显的遏制。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重要时间节点,涌现了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有“高原”缺“高峰”的文艺现状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后产生的很多优秀文艺作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文艺作品,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新的媒介形式,如数字化技术为现在的文艺作品添上了炫美的翅膀。也许以往的美学理论和批评标准,要注入很多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于艺术精品的要求是:“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是充满了时代感的标准,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深化与创造性的发展。制作精良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媒介方式的更新与创造,它与艺术精湛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确提出“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理论,同时,指出“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我们以往主要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平衡关系”上,而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还包括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相区别的特殊性的观点。按笔者的理解,艺术生产首先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同时,艺术生产有其独特的生产加工方式。媒介的创新,应该是艺术生产在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变化。数字化时代为我们的艺术生产提供了无限的创造性契机,我们的文艺评论,应该更多地关注和探讨它们。

在近年来若干的精品创作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深厚,而又充满时代色彩和活力,尤其是新的艺术手段,数字化、VR技术的发展,都使我们产生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2022年的《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2023年的《满庭芳·国色》,让中国传统的艺术和审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令欣赏者叹为观止!应该看到,艺术创作上的创新,已经大大冲击了原有的审美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则又使我们浸染在中华美学精神的氛围之中。我们的文艺评论,在审美分析和批评标准方面,都应有很大的发展才是。笔者曾与解英华博士后合作,在《现代传播》2022年第7期上发表了《数字时代沉浸式艺术的美学考察》一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沉浸”作为审美范畴的审美机制,同时,也指出了审美理论的开拓路向。举此之例,是为了说明当今时代的文艺创作,给文艺评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文艺评论家在更高更新的历史站位上进行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既给我们的文艺评论事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又赋予了我们新的动力!

文艺评论不仅是对当下的文艺创作进行价值判断、褒优贬劣,同时还肩负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史、美学史和文艺发展史进行“史的选择”的使命。成为民族文化的经典,固然要有接受美学的过程和机制,没有时间的检验,没有历代接受者的认同,一部作品是很难入史的。大量的作品成为了历史的“流沙”,被一浪一浪的后来者湮灭,只有极少数的精品能够经受住这种大浪淘沙式的考验而进入经典行列。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很多作品红极一时,后来却湮没无闻;也有的作品,当时也许并未被人们看好,却在若干年甚至是多少代之后获得人们的共鸣,成为经典。当然有更多作品是当时就被人们广泛认同,后来果真进入经典行列。但我们不要忘记一个因素,就是评论家的功劳!作为大众的口碑,如果只是感性的品评而缺少理论的评价,缺少理论的价值分析,事实上是很难成就文化或文艺经典的。评论界的褒贬和取舍,对一个作品能否步入艺术的巅峰地位,其作用是不可限量的。从古到今,从中国到西方,都是如此。作为一个文艺评论家,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为历史负责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全面领悟,是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是我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导下,对当前的文艺评论的路向所作的思考,同时,也应该是践行的轨迹。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何等伟大的历史进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并不仅是作家艺术家的光荣使命,也是文艺评论家的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命题,给文艺评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新的机遇。文艺评论还要引领全社会的审美风尚,通过对文艺思潮、文艺现象、文艺作品的分析与价值判断,使新时代的审美风尚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象,文艺评论家责无旁贷!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