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作为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表达,凝聚了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想象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它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凝结着全球华人的情感寄托。春晚历经40年发展,跨越了艺术家文艺大联欢的节日庆典阶段和文艺爆款频出的娱乐时代。到如今,春晚依托新媒体、新技术并融合多种艺术创新样态,发展到了春晚3.0阶段,其不仅具有晚会的艺术属性,同时,兼具新闻的传播特质,已经成为时代精神的跨年总结和民族文化的集体亮相。从国际传播的视角看,春晚已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文化形态。
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再创对外传播的新亮点。据统计,CGTN联动了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000余家媒体对春晚进行了同步直播和报道,春晚直播或宣传片在全球超过1632块大屏上播出,全球30余家海外媒体进行了春晚直播,境外华文媒体播出平台比去年增加11个。截至1月23日20时,CGTN英西法阿俄全平台共计发布2023春晚相关报道超过2740条,获全球阅读量超过4.09亿,互动量199万,视频观看量7155万,至少抵达海外受众3.8亿次。与2022年春晚相比,春晚海外传播覆盖国家和地区数增长40%,媒体平台数增长216%,外媒采用次数提升201%,外媒播出总时长增长166%。
兔年春晚奏响四海华章,引发海外传播热潮,这不仅是总台连续几年持续扩大春晚海外传播力度的效果,更是春晚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必然结果。春晚之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非凡,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呈现。
赓续千年文脉彰显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2023年总台春晚将“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作为主题,彰显奋进中的中国精神,赓续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春晚将现代中国人浪漫现实主义的情感播撒到日月山川、江河湖海。
这种文化自信体现在中国美学沉浸式舞台设计中,更体现在每一个节目的精心设计中。开场曲《花开种花家》就是文化自信的“谐音梗”意象表现,百年梦圆,种花人必然收获花开四季的芬芳。这遥相呼应了后面的节目《一带繁花一路歌》,编导组邀请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的艺术家,包括印度尼西亚、希腊、塞尔维亚、埃及、巴基斯坦、新西兰、坦桑尼亚、阿根廷、哈萨克斯坦,这些大师级艺术家在各自地区的代表性地标前,同屏各唱本民族民歌,最后,合唱中国民歌《茉莉花》。各国艺术家以花为媒,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共贺中国春节。
“天空为羽,大地为翼,日月为眸,余光是星”,《百鸟归巢》延续唐宋音韵,将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南音与流行乐碰撞在一起。乐曲打磨两年多,两岸艺术家同台演出,寓意悠长。乐曲开篇采用南音“四宝”模拟百鸟归巢盛景,舞者手持竹片,指尖与手腕的震动引发竹片震动发出如琵琶一般的弦乐之音,曲风婉转内敛却内涵爆发力。流行的唱腔融入南音古曲谱的旋律,在光影飞鸟绕梁的舞台空间下,声画同频,产生流光溢彩的古韵意境。谭维维充满女性力量的声音引得百鸟归巢,犹如母唤游子,这是一种强大的文化隐喻,是向四海游子发出的归家的亲情召唤。《礼记·乐记》在讲到音乐时说:“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千年一朝夕,千声一念起,千里江山繁华如锦,家国天下心共鸣。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深入骨髓的情感,是中国文化符号沉淀千年并流传至今的文化信念。《演武》的灵感来自古画《武僧演武图》,演员赵文卓穿越百年古画,与少林寺高僧演绎千年武学,四季轮回,中华武魂精神永流传。
《当“神兽”遇到神兽》以《山海经》《抱朴子》《史记》《礼记》《庄子》《说文》等典籍中的神兽为原型,设计了凤凰、麒麟、白泽、貔貅、鲲、甪端等6种神兽形象,当这些形象与熊孩子们相遇,创意“出圈”。
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谈道,只有一个文明所塑造的男女大众,才能真正体现这个文明的本质和个性,也就是这个文明的灵魂。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孩童式样的生活,所以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显得简单而淳朴……真正的中国人的生活,既有成人的理性,也有儿童的心灵。这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国人内在的浪漫情怀,它表现在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样式上。
《龙跃神州》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吴桥杂技的精彩演绎,它集中幡节目的“惊、险、奇、美”于一身,在表演形式上突破了传统模式,增加了翻、转、腾、传、顶等技巧,或顶幡上额,或伸臂托举,中幡在表演者的手中、肩头、脑门、项背等处上下飞舞、交替腾挪。相对于表演者手擎5米中幡的《龙跃神州》,山东娃娃们表演的《我和爷爷踩高跷》则脚踩高跷,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秧歌”中的动作和“踩高跷”的舞蹈技艺糅于儿童舞蹈中,融合胶州过年民俗,喜庆年味扑面而来。
这些“高难技艺”的舞蹈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借助中幡和高跷的外力,实现人与自然的相融共生,这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文化体现,这种“高难”的舞蹈在对外传播中易形成海外传播的惊奇美学效果。
东方美学意境建构新“国潮”崛起
“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在于文化意境的营造。今年春晚无论是花团锦簇的舞台穹顶创意,还是错落有致的舞台层次感,抑或通过科技光影实现的意境空间,无不体现出编导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敬意。
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可以穿越岁月的尘烟,联动古今时空,沟通东西沟壑,如日月星辰般散发出永恒之光。《满庭芳·国色》,白衣翩翩的赵丽颖一口气唱出42种中国“潮”色,裙摆翩跹,衣袖舞动,5位舞者与XR技术虚实相生,分别用水袖、折扇、纸伞、翎子、长剑5种舞姿演绎了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5大中国传统色系,这5个色系也分别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和西、东、北、南、中5个方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天地万物,四时花开,每一种颜色都是古人与山川日月的心灵对话,每一种色彩都流传着千年的东方审美。
文化自信源于博大精深的文化沉淀,选自舞剧《五星出东方》之《锦绣》就是中国技艺的文化体现。《史记·天官书》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也就是说,按正南北方向将天空一分为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如果都在东方,于中国有利。这段舞蹈的灵感来自1995年出土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尼雅遗址汉墓中的织锦护膊,上有云纹、兽纹等图案,织有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中国古大织锦的技艺高超,不同颜色的经纬线交错交织,是大国技艺的审美呈现。
东方美学不仅体现在艺术上,还体现在中国人诗意的生活中。《碇步桥》的创作源于江浙地区1795年建造的碇步石桥,石桥宛如琴键,在青山绿水间呈一字形如凌波散开,当地老百姓还演绎出“碇步龙”舞蹈,将舞龙技法融合在狭窄的碇步桥上,腾挪跳跃、盘旋起伏宛如游龙戏水。舞蹈《碇步桥》正是从民间汲取了美学智慧,领舞朱洁静以江南水乡女子的温婉表现了中国女性的含蓄之美,整个舞蹈美轮美奂,在国内3次上了“热搜”,在国外自媒体上也是广受好评。
王国维先生在谈到中国美学中指出,境界里面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指物我合一,物我两忘。《文心雕龙·物色篇》也提及:“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春晚中的歌舞节目所营造出的东方美学意境,是需要慢慢品味的,亦如子美的诗“雨洗娟娟静,风吹细细香。”
家国精神的时代传承天下华人情感共鸣
无论多远的路,过年要回家,这是普通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寄托,也是引发全球华人情感的共情点。《花开忘忧》《是妈妈是女儿》《当“神兽”遇到神兽》《我的家乡》《上热搜了》《对视50秒》《照相馆》《家园》等节目,抓住了中国人情感的纽带,以亲情为切口,表现了夫妻之间、父母之间、子女之间、父女之间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律动,展现了现代中国的家庭图景,引发海内外华人共鸣。
同时,海外华侨和友人在看中国春晚的时候,还把它当成了一个观看现代中国人生活的窗口。比如,阿联酋的观众通过机场大屏看了中国春晚的直播,就萌生了来中国旅游的想法;南非的华语教师在当地看了中国春晚,也更加喜欢中国文化。
表现当代中国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也是本届春晚节目的重头戏,比如,普通百姓歌手演唱的《早安,阳光》,表现年轻人励志的《青春向太阳》,表现快递小哥和网约车司机生活的《马上到》《小哥》,体现中国社会友好人际关系的歌曲《你好!陌生人》《给所有朋友的歌》以及表现“躺平式”干部的小品《坑》,表现普通人与春晚39年情缘的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等等,这些节目从中国社会的细微处入手,表现了现代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中国人向来具有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人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花开怒放,那是来自苦难深处的种子。歌声嘹亮,那是震荡在胸口的铿锵记忆。我的肩胛背负着风霜岁月的家与国。 ”歌曲《远征》以深沉的家国之情表达了中国人走向未来的自信。
回望总台兔年春晚,其从中华古典美学和典籍中寻找到巨大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国文化魂脉历久弥新的绽放,它激荡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钩沉了中国人朴素的家国情感,它的影响意义也是非同寻常的,是中国文化走向全球的品牌名片。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