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作为一部战争片,《南京照相馆》何以打动人心?

发布日期:2025-08-25  来源:文联  浏览次数:
 

近日,一部名叫《南京照相馆》的影片在社交媒体上“出圈”:影片的豆瓣评分高达8.7分;民国二十六年(1937)南京城失陷后,生活在“吉祥照相馆”的一群普通人用生命传递真相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观众。小红书博主“叶小炫”说:“《南京照相馆》后劲太大,时隔两周,才差不多能控住眼泪……”豆瓣网友“Maniac”说:“想到电影最后,通过照片去表达受难同胞们,他们原本,也能这样熙熙攘攘地去吃南京小笼包、鸭血粉丝汤吧。”《南京照相馆》几个普通人的战争故事究竟有何魅力?

首先,《南京照相馆》符号意象的大量运用,让观众与故事中人物同命运、共呼吸,从心理层面拉近了观众与故事人物的距离。影片一开场便伴随着画外音的新闻播报,配合守军与日军激战的画面、满目疮痍的城墙断垣,渲染出战争的残酷血色。当日军逐步侵占南京城时,城中众人四处奔逃、反应不一:溃兵、政府官员等混迹在难民之中,试图随着人群离开南京;相信“日中亲善”谎言的民众,临时学习日语;尚未撤离的平民则四处躲藏……在一片混乱之中,邮差阿昌登场。阿昌的邮局编号“1213”是影片中第一处蕴含深意的符号意象。 “1213”暗合了南京沦陷的日期:12月13日。这种巧合绝非偶然。主创者有意通过“1213”的编号,将邮差阿昌与南京沦陷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观众意识到阿昌在整个影片中的重要意义。日军随军摄影师伊藤因军邮不畅,无法冲印战争宣传照片,而在南京城四处寻找摄影冲印设备。阿昌在躲避日军追杀时,无意间携带的相片集引起了伊藤的注意。在阿昌的带领下,他来到了“吉祥照相馆”。“吉祥照相馆”是影片中又一处蕴含深意的符号意象。照相馆的题名“吉祥”二字,具有多层面的寓意:对阿昌而言,“吉祥照相馆”给他带来了生的希望。正是因为阿昌谎称自己是能冲印照片的照相馆学徒阿泰,才得到了伊藤的暂时保护。对其他幸存者而言,“吉祥照相馆”是混乱局势中难得的“世外桃源”。王广海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在伊藤面前将林毓秀谎称为阿昌的老婆,让其进入“吉祥照相馆”避难。对受难同胞而言,“吉祥照相馆”承载着他们生前最美好的南京记忆。战争来临之前,新婚夫妇怀着喜悦之情在这留下了西式婚纱照,父母带着美好祝福在这留下了新生儿的童年照,学生面带笑容在这留下了青春倩影……“蒋介石画像”也是影片蕴含深意的符号意象之一。影片中,日军举行入城式时,这个符号意象被镜头刻意停留了数秒。“蒋介石画像”不复旧日光华:画像中的蒋介石头部布满了日军的弹孔,“蒋委员长万岁”的红字也被硝烟染成了红黑。这一方面表明了日军的残暴,另一方面也在暗讽蒋介石的庸碌无能,没能保护南京城的百姓。电影中出现的这些蕴含深意的符号意象,时刻在提醒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口号。只有积极投身于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才能保得住集体的大家,护得住个人的小家,留得下美好的生活记忆。

《南京照相馆》中,主创并未以多次情绪化的呐喊控诉来展现日军暴行,而是以一种冷静克制的态度书写着人民的苦难。影片开场之时,阿昌所属的邮局找到了一辆军车,打算乘车前往下关码头撤离。阿昌因为帮助一对老夫妇寻找家书而没能登上军车。正在他骑车追赶之时,忽然日军军机投下一枚炸弹,命中军车。军车就在阿昌的面前爆炸。邮局同仁也尸骨无存。这里已然展现出日军对平民的虐杀行径。除此之外,影片还用多个片段展现了日军虐杀平民和战俘的具体形式:有的用喷火枪向房屋喷射,火烧平民;有的用机关枪在江边集体扫射无辜民众;有的将民众塞进邮袋,使其溺亡;有的以杀人比赛的方式,对战俘和平民枭首……影片中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一幕是:为了掩饰屠城暴行,宣传所谓的“日中亲善”,日军将幸存者集中拍照。在拍照过程中,因婴儿啼哭不止,日军竟然当着母亲面摔死孩子。死婴被翻译王广海交到林毓秀怀中,在日军镜头下留下一张“温馨”的三口合照。讽刺的是,日军指挥官看到这张合照时,竟然翻开自己留存的妻女照片,表达出对家人的思念。这一情节极具张力:无名母女与日军指挥官妻女的生死对比,隐约反映出对日军人性的鲜明拷问。日军在南京城对文物的抢掠,也在影片中多有展现:如日军的散兵游勇在抢掠商店之后,手中抱着的青花瓷;又如日军指挥官与伊藤对中国古玩字画的品评;再如日军大本营为了彰显胜利,用南京的古城砖为八纮一宇塔奠基……日军对随军慰安妇的强征,在影片中则以点面结合的手法展现。影片中王广海随伊藤、阿昌前往吉祥照相馆时,碰巧遇上了日军对凤华的施暴。但王广海面对凤华的呼救却无可奈何;等到他在慰安妇所重遇凤华之时,凤华已经痴痴傻傻,口中只能麻木地用日语说着“欢迎光临”。日军不仅肆意强征随军慰安妇,而且还随意侮辱妇女。老金妻女的遭遇便是一个侧面印证。冷静克制的苦难书写,并不是对日军暴行的熟视无睹,也不是对受难同胞的冷漠无情。相反,苦难书写越冷静克制,民众反抗就越发猛烈。阿昌正是在一次次目睹日军暴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坚定的抗战志士,最后对伊藤发出怒吼:“我们不是朋友!”

《南京照相馆》塑造出了一组真实可信的人物群像。影片在塑造阿昌成长史的同时,塑造出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心路历程,全程展现了普通民众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全过程。王广海,作为日军的随行翻译,与之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他对国家抗战的前景很是悲观,期待日军入城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在南京城,他与日军周旋,试图为表妹、妻儿和林毓秀争取到通行证,离开南京。但事与愿违:表妹因为他的束手旁观而沦为慰安妇,妻儿因为他的不知情而成为枪下亡魂,等到林毓秀即将遭到日军毒手时,他才意识到:一味地明哲保身,换不来敌人的仁慈。最后为了保护林毓秀而牺牲,实现了他个人的救赎。宋存义,他本无意参与战争,但情势所迫,还是披上了军服。当他无意之中看到亲人被日军屠戮时,心中的怒火一发而不可收。最后找到机会,用日本人窃取的南京古城砖结束了松田罪恶的一生。可以说,这个人物凝聚着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精神。正是因为有着像宋存义这样奋不顾死的千百万英雄的存在,抗战才能迎来胜利的号角。林毓秀初登场时,操着一口吴语,穿着华美的旗袍。她珍爱自己的演艺事业,平生以与胡蝶等影星共演为幸事。她在情感上依附于王广海,虽然一度相信“日中亲善”的幻想,但又对此抱有疑虑:“万一日本人输了呢?”在“吉祥照相馆”的日子里,她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认识到所谓的“日中亲善”只是“日本人当上等公民,中国人当狗”的把戏。在众人的帮助下,她带着金家老二离开了南京,把日军的恶行公诸于世,并用相机在战后替阿昌、老金等人记录下谷寿夫伏法的相片。蕴含深意的符号意象、冷静克制的苦难书写、真实可信的人物群像,共同铸就了《南京照相馆》直抵人心的力量。影片结尾那沉甸甸的“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八个大字,不仅点明了主旨,更是一声响彻时空的警钟,敲击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上。对于身处江南、与南京一水相连的常州人而言,这份“铭记”与“自强”更有着特殊的分量。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同样浸染过抗战的烽烟,见证过先辈的坚韧。从奔牛东街公路桥堍十二小时的浴血阻击,到茅山根据地的星火燎原,再到无数像影片中阿昌、宋存义、林毓秀那样的常州儿女,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壮举,共同书写了这座城市不屈的英雄底色。《南京照相馆》中那被掠夺的青花瓷、被焚毁的古城影像,无不在提醒我们,民族之殇,家国之痛,我们从未远离,也永不能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