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评论] 新时期有关北京评书发展的论争与思考 |
日期: |
2017-05-23 09:37:36 |
点击: |
23 |
|
北京评书是“说书”类曲艺中的“大书”即评书评话类曲种的重要代表,也因基本上是采用普通话说演,而与其它采用不同方言或者少数民族语言说演的同类曲种相比,存在着传播上的极大便利,拥有更加多的受众群体。然而,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节目老 |
|
|
|
|
[文艺评论] 书法教育关系到文化发展和文化自信 |
日期: |
2017-05-23 09:32:09 |
点击: |
21 |
|
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已成为关系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国家文化安全的大事。当下书法教育这个关键词出现的频度越来越高,书法受到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应该说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书法教育不是单纯的书写问题,它牵涉到认字、 |
|
|
|
|
[文艺评论] “得意”何在? |
日期: |
2017-05-22 11:04:00 |
点击: |
32 |
|
推出“得意之作”,应是当今书坛的一个核心命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家的创作是否“得意”,展览中的“得意之作”是否足够多,可以成为衡量当代书法是否繁荣、是否具有高度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
何为“得意”?我以为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解读: |
|
|
|
|
[文艺评论] 深入理解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
日期: |
2017-05-19 10:59:04 |
点击: |
24 |
|
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 |
|
|
|
|
[文艺评论] 最美,是那一抹乡愁 |
日期: |
2017-05-19 10:57:02 |
点击: |
19 |
|
挑一个传统节庆日到朱家角,走在河边,没准会与披红挂彩、热闹非凡的“摇快船”相逢;行至阿婆茶楼,能够喝上一杯“阿婆茶”;在北大街的沿街店面里,也不妨买上一罐“涵大隆酱园酱菜”带回家……它们都承载着你或许不知道的非遗技艺,成为水乡风情不可或缺 |
|
|
|
|
[文艺评论] 解决戏剧进校园“最后一公里问题” |
日期: |
2017-05-18 09:32:00 |
点击: |
19 |
|
日前,中国国家话剧院、现代教育报社联合邀请北京市百位中小学校长走进中国国家话剧院。校长代表们参观了“大幕开阖——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创作剧目回顾展、院史展和剧场设施等。之后,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景小勇主持“话剧艺 |
|
|
|
|
[文艺评论] 让汉语之花绚丽绽放 |
日期: |
2017-05-17 09:27:46 |
点击: |
18 |
|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迈向行动的过程中,民心相通发挥的功能日益加强。而民心相通,语言交流是基础。通过语言,可以增进文化上的相互了解、认知和理解,进而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夯实社会基础。
|
|
|
|
|
[文艺评论] 读书的价值在于正心 |
日期: |
2017-05-16 11:57:00 |
点击: |
22 |
|
一个读过许多书的人和一个没读过什么书的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和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一个为读书而读书的人和为功利而读书的人,究竟有什么区别?在今天的世界,真正的读书人相比于奉行快餐文化的人们,生活状态究竟有什么不同?另外,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 |
|
|
|
总数:1260条,总页数:158页,当前为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