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评论] “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才有生命力” |
日期: |
2018-07-11 09:10:41 |
点击: |
19 |
|
“有些作品既不好演奏也不好听,中国观众都不喜欢,还要到外国去演出;有些作品只是一次性排练、一次性演奏,听过一次不想再听。”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组织实施的“青年作曲人才培养”培训班6月27日举办汇报音乐会,培训班 |
|
|
|
|
[文艺评论] 新时代,我们怎样“看”电影 |
日期: |
2018-07-10 14:22:32 |
点击: |
22 |
|
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迅猛,在创作、生产、市场、海外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新时代国产电影如何更好抓住机遇,涌现更多的艺术精品,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举办第21期影视大讲堂,集中对新时代提升中国电影核心竞争 |
|
|
|
|
[文艺评论] 在文艺中激荡红色血脉 |
日期: |
2018-07-09 09:29:58 |
点击: |
22 |
|
“艺术化再现了红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直观而具体地展现了信仰的光芒”“个人命运与历史潮流相互激荡,释放出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日前,作为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节目之一,江西省安远县主创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 |
|
|
|
|
[文艺评论] 人民网三评浮夸自大文风之一:文章不会写了吗? |
日期: |
2018-07-06 10:33:15 |
点击: |
23 |
|
文风无小事。
近期“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消解媒体公信力,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不利于成风化人、凝聚人心、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为了匡正各媒体浮夸自大、华而不实的文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 |
|
|
|
|
[文艺评论] 秋社曾是古代的“农民丰收节” |
日期: |
2018-07-06 10:31:02 |
点击: |
34 |
|
近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据有关方面介绍,这主要基于节气、区域、民俗三方面考虑。其中节气方面的理由是:秋分时节是硕果累累的丰收时节,也是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
|
|
|
|
[文艺评论]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 |
日期: |
2018-07-06 10:28:30 |
点击: |
24 |
|
在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不断被世界所赞叹时,中国的文化也需要积极地“走出去”,通过积极有效的对外传播,让世界各国对和平崛起中的中国有更多的了解,产生更大的信任。唯有获得国际社会的了解与信任,中国方能在全球化背景下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才能为人 |
|
|
|
|
[文艺评论] 匍匐在大地腹部的深切呼吸 |
日期: |
2018-07-04 10:19:00 |
点击: |
23 |
|
余光中说:判断一个诗人是“小家”还是“大家”,要看他的主题与风格,“小家”可能只有某个主题或某种风格写得比较好,但“大家”却能够融会贯通,主题更多,风格更多变,思想更深刻。丘树宏的宏大题材长诗如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大型交响史诗《海上 |
|
|
|
|
[文艺评论] 以改革沃土,培育新时代戏曲之花 |
日期: |
2018-06-27 10:48:00 |
点击: |
37 |
|
娉婷袅娜,从中国人的前世今生走来;争奇斗艳,描画历史传奇与时代面孔;起承转合,演绎百种人生的千般滋味。戏曲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进入现代社会后几经更迭,命途多舛。四十年来改革开放,激发了戏曲艺术的内在生气,实现了艺术的传承与坚守,让它再一 |
|
|
|
总数:1256条,总页数:157页,当前为第71页